传统饰面石材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其长期以来以批发、工程为主的粗放型营销模式。在卖方市场的翼蔽下,传统石材行业得以迅速繁荣发展。而随着市场的日趋成熟,近几年来,卖方市场迅速地向买方市场过渡,消费者的地位愈发举足轻重。
在当前因政策影响市场普遍低靡的形势下,对于长期以经销商、建筑装饰企业为主要销售对象的石材行业而言,突破传统营销模式的桎梏,掌控终端销售渠道,直面终端消费者,多方位迎合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将成为其能否逆势而上的关键所在。
实际上,九十年代初期异军突起的中国石材行业,起步伊始就伴随着先天的不足过于依赖卖方市场而忽视买方市场。
由于长期贯彻以批发、工程为主的粗放型营销模式,传统中国石材行业渐渐陷入价格战泥淖之中。石材企业为谋取工程订单而互相压价,致使竞标价格逐渐走低的现象屡见不鲜。在利润空间持续压缩的背景下,偷工减料、以次充好等投机手段在石材行业大行其道,本来就因为污染问题而饱受指责的石材行业,再因诚信问题而蒙上一层阴霾。
由于石材行业的特殊性,每一单工程项目,都需要积压大量的资金。但由于信用等因素,石材行业就更难以从银行方获得贷款,这对资金流周转不灵的石企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一旦遇上楼市低迷,如果房企资金链断裂,石材企业将承担相当高的风险。
再者,传统的营销模式还不利于石材产品品牌的创建与推广。纵观整个石材产业链条,从矿山开采、加工销售,再到通过建筑装饰渠道进行终端消费,大部分石材企业扮演的都仅仅是材料供应商角色石企根据装饰设计师要求的尺寸进行加工,然后将成品运到施工地点进行安装。这种传统的运营模式,无形中导致了石材产品品牌缺失,大多数消费者只知道房地产开发商和楼盘,却不知道石材由谁供应,提起石材产品品牌更是一头雾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