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川西北的平武县城中,有一座金碧恢宏的古刹掩映于参天翠柏之中,这便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明代古建筑群一一报恩寺。
报恩寺始建于明正统五年,是龙州土官金事王玺、王鉴父子为报答皇恩而奏建的如今报恩寺正以其五百多年前的本来面目,独具特色的建筑风格,一色的楠木结构,形式多样的殿宇屋顶,形状各异的檐下斗拱,玲珑剔透的门窗装修,精雕细刻的廊道栏杆,匠心独到的木刻泥塑佛像而闻名于世,吸引着愈来愈多的中外游人学者去了解它、观赏它、研究它然而,寺内现存的石香炉,其形状各异,雕刻精细,布局严谨,有较高的史料价值和艺术价值,却鲜为人知下面简介其中几个,仅供大家鉴赏转轮藏殿内石香炉(图一),整体形状为立柱体,平面为长方形,通高146厘米,造型大方美观,分层堆砌,可分可合,各层重叠起来,构图完整合理,每一层单放,仍是一件完整的雕刻艺术珍品,现分炉斗、炉身、炉底三层加以说明米正面雕刻一条腾云驾雾的龙,左、右后三方均为浅浮雕卷云,刻工精细,形态逼真炉身束腰部份,在长64宽10高30厘米的立柱体的四个长方形侧面上,浮雕“唐三藏西天取经”的历史故事左边高浮雕“孙悟空三打白骨精”。右边雕刻“巧过火焰山”,正面则是取经归来图,孙行者在前边探路,中间白龙马驮着经书,紧跟其后,接着是猪八戒后面浮雕为群山白云图。其人物造型惟妙惟肖,栩栩如生,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西游记》作者吴承恩(约1500-约1582年)字汝忠,号射阳山人,山阳(今江苏淮安)人,自幼就喜爱神话故事,在科举中屡受挫折,四十三岁时才补贡生,晚年闭门着述,写出了着名的神魔小说《西游iS》而报恩寺建于明正统五年(1440年),早于该书100余年,可见当时龙州文化之发达炉斗高34厘米,上宽下窄成斗形,在正面200平方厘米的平面上,浮雕双凤呈祥图其余平面采用圆雕和镂空雕,高浅浮雕等手法雕刻卷云、卷草图案和花卉大雄宝殿内石香炉(图二),呈圆柱形,通高119厘米,共分五层,层层收放得体,远远望去,犹如一朵盛开的荷花,直立于水面上底层:直径92高32厘米,等分圆弧上浅雕四束鲜花,它们分别为牡丹、月季和菊花等。那含苞欲放的月季,翻动舒展的花叶,都雕得圆润、流畅,整个构图严谨而不杂乱二层:直径60高18厘米,为圆雕、镂空雕手法,雕刻有卷云纹。
三层:直径50高24厘米,采用高浮雕镂空雕刻手法,雕刻狮子滚绣球,四头狮子,翘首互望,相互追逐,颇具神威,立体感极强四层:直径48高22厘米,高浮雕“二龙抢宝图。
五层:直径70高23厘米,为炉斗及插香之用,边缘浅浮雕三层荷花瓣,花蕊形成炉万佛阁内正中所竖的石刻香炉,更是难得的瑰宝此炉是结构最复杂、刻艺最精湛、炉身最高、层数最多、形状最丰富多彩的一座。整体取势为圆柱方台,其底为六曲形中为六边形上为圆形,采用了浅浮雕镂空雕、圆浮雕等多种技法,炉身雕刻有各种奇花异草、树叶、花瓣、人物动物山水祥云、天宫楼阁等多种图案,由八层组成,通高196厘米底层:高25直径为120厘米由六个曲形花瓣组成,每段曲长58厘米,上边浮雕花边图案,密而有序,繁而不乱。
二层:高32直径为100厘米,仍等分为六个曲形,上面高浮雕,镂空雕六种形态各异的花卉每段曲上一种,分别是菊花牡丹、月季等,刻工精细,花叶、花蕊、花瓣纹理脉络清晰可见三层:高20直径70厘米,为圆柱形,用高浮雕和镂空雕手法,精心设计,精心雕刻石绣球一个,石狮子四头。四头狮子形体健壮,大小相仿,形状各异,分别为二雄二雌它们身饰缨络,前后顾盼,追逐嬉戏,威风凛凛,令人拍手叫绝四层:四层为六边形组成,每边长46高30厘米,内空外实在浅浮雕荷花瓣上,浮雕楼阁成围栏戏台状,台沿都有栏杆雕刻柱内,台上每边高浮雕两人像,共12尊。他们有的弹琴,有的阅卷,有的铺宣,有的演唱,还有两人正对阵下棋各具形态,说唱,弹,奏,自然生动,比例适中,动作协调,工艺精湛,令人耳目一新。
五层:高30直径55厘米,高浮雕,镂空雕“滚龙抱柱”巨龙腾空,盘旋其上,祥云缭绕六层:高20直径90厘米,在圆雕、镂空雕卷云之上又高浮雕12尊手持各种乐器的乐人,组成“伎乐百戏”。他们正在专心弹奏,与下面(四层)琴棋书画构成天宫地阁,天地同乐之境,组成一个弹唱曲艺的大剧团这些形象的头部虽己被破坏,但据其不同的举止动作,也想象得出每个形象的喜、怒、哀、乐传说,寺庙落成之后,每当日落西山,夜幕降临时,报恩寺里万佛阁内,吹拉弹唱,热闹异常,天天如此,吵得寺内僧众夜不能寝,因此寺内僧众将香炉上的这些人头全部打掉,夜晚就再也没有什么声音了。
七层:高19直径50厘米,象三脚鼎,足高17厘米,上面浮雕祥云图。
八层:高20直径85厘米,是该香炉的炉斗,斗为外圆内方,边长57深13厘米,外弧上高浮雕云纹和两条龙二龙前后盘绕,两首翘出炉斗左右相对而立,双爪紧抓炉斗上口边,两面相对,两眼俯视炉斗香火香炉本是佛教法器名,是一种烧香的器皿,它的种类很多,做法各异,质地也有区别,如金制的称金香炉,土制的称土香炉,石制称石香炉,还有手中拿着的柄香炉,是佛教信徒不可少的用物平武县报恩寺内的石香炉,不以粗犷、细腻、遒劲、柔软相结合的刀法,巧妙地运用平雕、圆雕、浮雕透雕突雕等形式,构图严谨,均衡对称,纹理清晰,突出质感,繁而不乱,简而有序,造形优美,生动逼真,别具一格,处处显示出特有的艺术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