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行业资讯 » 技术资料 » 正文

论东阳木雕薄浮雕工艺的推陈出新

放大字体  缩小字体 发布日期:2017-10-21  来源:中国极速体育排球_jrs手机直播_jrs直播的网址网  浏览次数:285
核心提示:  浙江工艺美术盛开在浙江中部山城东阳市的民间工艺美术之花一东阳木雕,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她因地得名,工艺精美,风格,品类繁多,兼具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享誉海内外。东阳木雕艺人在长期创

  浙江工艺美术盛开在浙江中部山城东阳市的民间工艺美术之花一东阳木雕,源远流长,已有一千多年历史,她因地得名,工艺精美,风格独特,品类繁多,兼具艺术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享誉海内外。东阳木雕艺人在长期创作实践中,不断丰富自己的表现手法,其主要雕刻技术有薄浮雕、深浮雕、镂空雕、拉空雕、贴片雕、半雕、满地雕、阴雕、彩木镶嵌雕等。本文着重研讨东阳木雕薄浮雕工艺的独特个性、艺术魅力和它在古今的演变与运用,以及本人在近年来侧重于东阳木雕薄浮雕工艺推陈出新的点滴体会,与工艺美术同行一起研究和探讨。

  (一)薄浮雕是东阳木雕传统工艺的闪光点凡对东阳木雕有所了解的人都知道,东阳木雕的最大特点,是在于它运用鸟瞰式散点透视的方法,重在保留平面,实施多层次、多侧面的精雕细刻,通过线面结合的手段,刻划出人物、山水、花卉、动物和各种故事情景,无论在古今建筑物上,在日常生活用具上,在环境装饰物上,这些工艺作品往往获得极大成功,深受广大人民群众的喜爱,为国内外工艺美术行家所赏识。东阳木雕薄浮雕手法只在某些特殊部位得以运用,远不及其他深浮雕、镂空雕、贴片雕之类得以经常而广泛的运用。如明清时代宫殿、官府、殷实人家的门窗、花床、花橱之类物件上,薄浮雕的运用是在它们最显眼的堂板、锁腰板和部分节子上面。在外行人眼中,可能不会引起高度的重视,认为这些仅仅是门窗橱柜的小部件和点缀。但是,正是这些堂板、锁腰板和节子,吸引了众多民间木雕工艺品收藏家,他们不惜翻山越岭,穿街走巷,在各种偏远地域寻找明清古建,重金收购古建筑上的门窗橱柜,特别是将这些堂板、锁腰板和扑头、节子小心翼翼地取下,轻轻地洗刷,尽量保留原汁原味原貌,并配以精致的镜框,把它们视同珍宝,精心收藏,或以更高的价格抛向市场。不少工艺美术专家、学者或行家,也十分钦佩这些收藏者的艺术眼光,因为这些小部件工艺品上,确实凝聚着东阳木雕艺人的艺术匠心和薄浮雕技艺的独特艺术魅力。薄浮雕实在是东阳木雕传统技艺的一个流芳百世的艺术闪光点。

  古人云:“于细微处见精神。”正是这些工艺小部件,特别是表现各种自然风光和历史传统故事的锁腰板,才是那些东阳木雕窗门橱柜的最精美之处和“点睛之笔”。在过去,那是非技艺高超的能工巧匠莫属的施工部件,不是一般的传统雕花匠能插手的地方。本人也正是从这一点上,萌生了深入研究东阳木雕薄浮雕技艺的浓厚兴趣,企图充分发挥它的独特艺术魅力,努力开拓一条东阳木雕工艺品种的新路子,从而激起自己极大的艺术创作冲动。

  (二)东阳木雕薄浮雕工艺作品题材的创新如上所述,薄浮雕的艺术手法,在东阳木雕传统中,多用于花窗橱柜的堂板和锁腰板上,其内容有梅兰竹菊、飞禽走兽、文房博古、山水图画和历史故事,不少题材取自古代忠孝节义的传说和封神演义、三国演义、水浒、红楼梦、西厢记等文化作品。古代(以明清时期为主)流传下来的这些东阳木雕薄浮雕精品既可作为器物的装饰品,又可当作一件独立的工艺品来欣赏。

  由于它们作品规模虽小,却工艺非凡,古色古香,耐人寻味,在20世纪兴起的一股返朴归真的工艺美术复古思潮中,成了酷爱中华民间工艺传统风味的美术家和收藏家手中的宠儿,他们多方搜集,细细把玩,反复欣赏,爱不释手。

  那么,如何继承和发扬东阳木雕薄浮雕工艺的优良传统,让它在新的时代放射出更加灿烂夺目的艺术光辉呢艺术需要借鉴,但不能重复和照抄。艺术的生命在于创新。

  本人在近几年的摸索中,深知当今东阳木雕薄浮雕作品题材的创作,务必遵循“返朴归真、回归自然、观照历史、启示后代”的原则。如在创作“四季赏花”传统题材过程中,我把富有特定历史文化内涵的玩砚四个画面,分别配以梅花、莲花、菊花、翠竹,形成春夏秋冬四季景观,着力表现古代四大才子“淡泊以明志,宁静以致远”的高尚人格修养和道德情操,将四位文人学士的美好形象与一年四季的时令花卉融合在一起,创造了一种高洁、超脱、优美的艺术境界。这个浙江工艺美术内容再加上东阳木雕薄浮雕的艺术表现形式,使整件作品显得古朴淳厚,意境深沉。此产品投放市场后,深受欢迎。

  在创作中,为了获得某种新的灵感和新的表现形式,我认为必须坚持一边思考,一边学习。如在构思以琴、棋、书、画为一组题材的壁挂作品时,我参阅研究了与作品题材相关的一些唐宋明代的古典诗词,如白居易的“自嫌习性优残处,爱咏闻诗好听琴”,陆游的“排闷与儿联小句,破闲留客战枯棋”,于谦的“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刘基的“夭桃能紫杏能红,满面尘埃怯晚风。争似罗浮山涧底,一枝清冷月明中”等。它们为我的构图开拓了思路,为作品增添了光彩,使这四块壁挂浓缩了丰富的文化内涵,显得文质彬彬,形神毕现。我在处理传统题材五子登科时,大胆引用了一首唐诗的意境“初月如弓未上弦,分明挂在碧霄边,时人莫道娥眉小,三五团圆照满天”。抛弃了传统五个小孩求官的俗套形象,而代之以一个老师带着五个小孩在望月凝思:别看我年纪小,长大了可能做光照天下的大事业!命题为童思,使整个作品的思想境界达到一个崭新的高度。

  在现代题材方面,我喜欢搞一些江南民俗风情作品。因我有生活,有素材,身临其境,有深切感受,无论历史的或现代的,熟悉了就容易表现。如耕作图是以往江南农民一年四季耕耘劳作的写照,作品在画面上打破时空局限,生活有序地描写了春耕、耙耖、插秧、车水灌溉,一直到秋收割稻、打谷、运输、进仓,形象地表达了旧时农民全年主要农务的全过程,并注意用薄浮雕的细腻刀法,在几位农民的衣着上精致地刻划了农家自织土布的质朴图案和衣袖破损处的细节,从而生动地反映了以往农民勤劳而艰苦的生活情景。当人们站在这样的木雕壁挂面前,即会产生恍若隔世的感觉。此作品意境开阔,人物刻划逼真,着色淡雅优美,静止的画面却表现了生动活泼的四时农事情节,显示了东阳木雕薄浮雕的高超艺术水平。我创作的锦绣江南、踏青图等作品,或用不到二毫米的薄浮雕一气呵成,刻划了锦绣江南的美妙景色,或用薄浮雕与深浮雕相结合的方法,在深浅落差5厘米的范围中,远近高低,动静粗细,惟妙惟肖地表现了我国先民传统的春游踏青活动。

  这些作品在工艺美术同行中颇得好评,先后在全国工艺美术精品展中获金奖和银奖。

  (三)东阳木雕薄浮雕工艺的特点和技术要领薄浮雕是东阳木雕传统技艺中较高品位的一种雕刻技艺,它要求艺人在2-5毫米的厚度中雕出图案画面的层次感和立体感。这不仅关系到雕刻的工具,而且关系到艺人运刀的刀法和刀功。从东阳木雕的总体特点而论,它是讲究保留平面,线面结合。然而从薄浮雕的技艺角度而论,它讲究的是以线为主,以面为辅,线面结合。

  因而薄浮雕技艺要求使用的工具,主要是以锋利斜面为特色的雕刀,其他刀具(包括现在经常使用的三角凿)都难以达到薄浮雕作品所追求的精细线条的表现。象一刀刀刻出的人物发丝和某些图案的所谓害i筋细微之处,都需要用上雕刀施功。

  实践告诉我们,东阳木雕薄浮雕技艺的基本要求是:(1)一般雕刻工艺的基本功必须扎实,熟练掌握。(2)懂得雕刀的刀法运用,轻重缓急,运用自如。(3)依据图稿形象需要,把握在5毫米之内的深浅雕刻处理。(4)刀法流畅,线条清晰,层次感强,地要剃平整,富有神韵。其具体的技艺要领是“使用凿刀要有劲,用力分布要均匀;重工要作轻工使,浮力胜过重工劲;功到才能出精品,艺术思维要有神;棱角边角该圆浑,深处不能到地平;衣纹多用圆凿套,运转可用平凿平;近景要靠线条明,远景平面要留清。”东阳木雕薄浮雕的忌讳是一忌刀疤,整件作品不应该有刀疤出现;二忌用刀不能太滥,谨防线条杂乱无章;三忌用刀伤肉,如伤肉则无法挽救,作品将成次品;四忌底层剔地,伤地则平面高低凹凸不平,作品难为精品;五忌层次脱坎不能留高,否则会失去薄浮雕的特色和风格。东阳木雕薄浮雕的正常艺术效果,应该是“远看有层次,近看是立体,细看多滋味,多看出神气”。

  综上所述,东阳木雕薄浮雕工艺作品的创新,需要从题材到雕法的全面总结、改革和开拓,务必吸取一切传统的精华,融合当今创新的需要,方能符合“继承传统,走向现代”的工艺发展宗旨,创造出现代化东阳木雕薄浮雕的新路子新产品,为整个东阳木雕事业的辉煌作出新的贡献。

 
 
[ 行业资讯搜索 ]  [ ]  [ 告诉好友 ]  [ 打印本文 ]  [ 关闭窗口 ]

 
0条 [查看全部]  相关评论

 
推荐图文
推荐行业资讯
点击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