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张少华摄影/王枚让玉雕大师创意园成为玉雕界的好菜坞记者:在我们看来,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是一个融合玉文化和地产概念的大手笔。它不是一个普通的地产项目,也不是一个简单的玉雕创作和销售的市场,文化、商业以及人文在这里结合得天衣无缝,的确是一个创意的典范。您是怎样产生这种创意的李杰:中国大师创意园是我在5年的奋斗中产生的想法。河南镇平是玉雕之乡,玉雕创作队伍庞大,但是大师分散在各家各户,没有一个抱团的力量。我身为会长时常思索一个问题:我们如何推进玉文化的团队精神,抱团取暖,在行业中打造一个大的平台,把产业文化更快更好地往前推进。就这样,大家在一起思想相互碰撞,产生了创造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的新理念。我认为在新的形势下推动这个行业的发展更为重要。
记者:这样的创意和创举都是非凡的,一般的商业模式是商品买卖,而您是把玉雕大师从全国各地汇集到这个地方,这样的气魄超乎想象。
李杰:社会在进步,人们在改变,我们身处河南镇平这个偏远地带,没有地利上的优势,我们的优势就产生在我们的资源上、我们的人员上,尤其是我们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工坊效果图所从事行业的队伍上。在这方面我思索了好几年:全国从事玉雕行业的有百万大军,镇平这个小县城占市场的份额很大,我们走哪条途径才能把我们的特色体现出来深思熟虑之后,我认为我们只有用我们的人才队伍打造像硅谷一样的中国“玉谷”,才能做出镇平的特色。基于这样的理念,我们着手搭建大师创意园这个平台,我要把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同建成中国的好菜坞。美国的好菜坞是培养影视明星的,我们的大师园是要培养玉雕大师的。这就是我真正的思想。
记者:您的创意园是新式玉雕工坊的代表之作,这个“新”
李杰先生(左5)与参加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揭牌仪式的政府领导合影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大师作品陈列厅藏品主要是指哪些方面的新李杰:中国改革放已经30年了,中国人原来是在生存,现在是提倡文化。在文化的前沿,企业也需要上档升级。就玉雕大师而言,现在的大师本身就有自己的工n而且家居也很漂亮,如果不能去触动他们,就很难真正将他们组织起来。
如何能把人们的心拴到一起,把大师们凝聚到一起原来的老作坊、老的环境要焕发出新的活力,所以我们建的是园林式的大师工坊,大师需要安静、宽松的环境,只有在这样的条件下才能心静,心静才能入冥,心静入冥后才能产生一种思想,才能最终把作品做得更好一点,把文化的意味体现得更浓一点。所以建造园林式的大师工坊必须定位到满足人们的生活追求,我们定位用五种文化来打造,即用建筑文化、园林文化、玉文化带动旅游文化,最后创造人的文化。
大师创意园用这五种文化包含之后,创意园的运营模式包括加工、展示、博物馆、教学培训,即产学研基地四位一体,其未来的模式是商、工、贸、游一体化。这种新的模式在全国的行业中我们是了先例的,走了前进的一步。虽然镇平地处很偏,但如果商业起来了,旅游起来了,人气也就起来了,镇平玉雕会在全国乃至世界的行业中有一个大发展。过去有句话:酒香不怕巷子深。
我们慢慢地,一点一滴地用心去做,努力把这个事业做好,以期给行业一个圆满的交代,给社会一个满意的答卷。
记者:我了解到,大师在创意园中创作的作品一年大约5000多件,这些作品是不是仅在大师创意园里经营流通李杰:现在的玉雕市场分几个层次:一是市场化,二是礼品化,三是收藏化。能够成为国家级玉雕大师,他的产品几乎都是有固定客户的,不需要上市场,也不需要去展示;需要展示作品的基本上是没有成气候的单兵作战的人,他要将作品拿到市场上去卖,他作品的创作水平参差不齐。
记者:政府对大师创意园项目支持吗李杰:政府很支持。但政府毕竟只是政策上的抉持。我讲过,政府是一棵大树,我们仅仅是葛藤,如果你要缠住大树往上爬的话,政府就会缺乏营养,你自己也会缺乏成长。只有顺着大树往上爬,不要缠住它,我们才能吸收阳光,开花结果,才能达到双派。
以现在的有形未来的无形记者:您怎么定义您自己呢是企业家还是玉雕大师李杰:我对自己没有什么定义,只是因为肩负的责任,对于如何推动中国宝玉石行业的发展我考虑了很多。
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大师作品陈列厅藏品我自小家庭贫困,从9岁起就承担了家里的很多责任,所以我比其他孩子成熟锝早。(能看出来,非常干练,非常坚毅)我从17岁就开始从事这个行业,改革放30年后我一直走个人的经营之道和生产道路,到现在国家的形势越来越好,我借助自己的成熟和在这个行业中长期磨炼取得的经验,我抓住了一个时间段。
在2002年,我就看到国家腾飞的经济形势和行业的快速转化,我那时就囤积了很多玉料和产品,到现在自己也不知道有多少钱。
我有两个儿子,两个女儿,我想,如果我不建大师园,我把钱分给儿女,最后可能是辛苦了一辈子还得不到孩子们的好评。我作为中国国家玉雕协会的副会长,河南省玉雕协会的常务会长,我有担当起推行玉雕大师园的责任。我只想给孩子们平台,不想给他们资产,我给他们无形,应该比给他们资产还要好。我又想,人过留名,雁过留声,我把大师园建好之后,它必定是未来的大型产业园区和风景区,对玉雕行业会产生一个大的推动,后人会说这是李杰当会长的时候不顾一切、放弃一切创建的。创建玉雕大师创意园不是为了我个人要赚多少钱,这是我的责任,是需要我努力实现的事业,这个责任我不来担当谁来担当我从事玉雕行业已经40多年了,在行业中摸爬滚打摸索经验,也有很多感悟。我认为钱是自己的,也不是自己的,把心胸放开了就不会把钱看得太重,越是致力于公益事业,反而人民给你的越多,人气也越旺,这样无形中财富也会增大,什么都有了。我学问有限,不会把话说得很完美,但我心里想的是好的。
记者:您这是在打造一个李杰:团队的打造是更重要的。就我的企业来说,一年赚三五千万不是问题,但这也毕竟是个小企业,如果我把我的有形转化成无形,把大师们的无形转化成我的有形,我就是个“集团”。我自己能赚多少钱大师们赚的钱才是钱。所以在新的形势下,我用软实力来办一个大企业。如果我盖的大师工坊每栋都是我的车间的话,我要耗费多少思想多少心血还不一定做得好。如果我把房子给大师们,他们用他们的思想创作,我来引导带动他们,这不就是用软实力在推进吗记者:我们了解到,将有逾130名玉雕大师在创意园入住,这是一个不得了的事情,我感觉这100多人会形成中国玉雕的主流风格,镇平将在中国玉雕界形成话语权。但这不是短期能实现的,镇平这个玉雕品牌的营建还需要相当长的时间,对此您有耐心吗李杰:对于中国玉雕大师创意园我们已经打造了5年。从策划到整个手续办理,再到具体实施,已经接近两年了,我们还需要3年时间才能把整个大师园打造好。就目前的情况看,100多套房子根本不够大师们的需求。
另一方面,我们也要检验大师们的资格和他们作品的整体水平,我们会合理地处理这些事情,让大师都满意。
李杰先生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我的决心是15年战略。随着中国社会处在成熟与半成熟结合带,中国的市场经济还将有一个跨度。我的战略是这样的:玉雕大师园是扎根脚的,只有根脚扎牢了才有发展的基础,我们5年建好,8年成熟,10年走出,15年要形成品牌。10年后,中国玉雕的风向标在大师园;15年后,世界玉雕业的顶峰在大师园。我们在行业中说句话是算数的。我们做的是未来而不是现在,现在我们主要要的是无形,当无形走过一段时间的话,有形必然就发生了。我要引领这个队伍全面向全国走出第二步,大师园是我们的第一步。
责编有仪